新闻动态

News

媒体快报

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组织、公益慈善、社会工作、志愿服务内容解读
日期:2025-03-18 访问人数:0

        在社会组织、公益慈善、社会工作、志愿服务等领域着墨颇多,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的深度关切,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勾勒出清晰的战略蓝图。
        一、政策延续与重视升级
        再度出现在报告中,且仍处于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”任务范畴,这不仅彰显政策连贯性,更表明国家对这些领域在维护社会稳定、促进和谐方面作用的高度重视,已将其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。
        二、社会组织: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
        到2025年,专职工作人员达1250万人,固定资产达5900亿元,3A(含)以上评估等级的全国性、省本级登记社会组织占比达25%,法人治理结构健全、无不良信用信息记录的社会组织占比超80% 。这些目标促使社会组织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。
        党建引领确保社会组织政治方向正确,以党建促发展;完善法律制度为社会组织设立、运营、监管提供法治保障;规范登记与监管流程,全方位监督其活动,保障依法依规运行;加强自身建设与引导,助力社会组织在经济发展、基层治理、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专业优势。如在基层治理中,社会组织凭借贴近群众的特点,提供精准服务,化解社会问题。
        凸显其在规范行业行为、杜绝乱收费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责任。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制定规范标准,加强会员管理,营造公平竞争环境,推动行业进步,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,还能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支持。
        三、慈善事业:创新驱动,保障民生
鼓励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发展,为缩小贫富差距、促进社会公平增添助力。慈善组织通过教育扶贫、医疗救助等项目,将资源精准投向困难群体。
报告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慈善,激励模式、业态等创新,督促平台透明化、规范化,利用区块链技术增强捐赠信息透明度,保障捐赠人权益,提升慈善信任度。
激发社会公众、民营企业参与慈善的热情,营造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社会风尚。
        四、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:新职责下的新发展
        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、常态化,培育志愿服务文化,完善招募、培训、管理、激励机制,提升志愿者培养质量,激发志愿者参与热情。
        “十五五”规划中社会工作目标备受关注,当前200万专业人才总量预期性目标推动其专业化、职业化发展,提升社工专业技能,以满足社会在救助、社区服务、心理健康等领域的需求。
        五、聚焦心理健康服务,开拓新领域
        在社会压力增大、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背景下,社会组织、公益慈善、社会工作、志愿服务等应依据相关政策,积极参与心理服务,关注困境人群心理健康,提供疏导与干预,促进社会和谐。


  •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国际交流中心官网

  •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官网

  •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微博

  •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微信服务号

  • Copyright © 2023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
    京ICP备18024414号-1 技术支持:华大网络